首页>篮球资讯> 4人被禁赛3年!群殴事件,聊聊篮协最重罚单 >
4人被禁赛3年!群殴事件,聊聊篮协最重罚单

中国篮球协会官网发布通告,针对全国U21青年篮球锦标赛中的运动员群殴事件进行了处罚,黄秋实、张峻豪(辽宁)、袁帅、崔嘉航(山东)四名球员被取消2025年U21锦标赛的参赛资格,停赛三年。

对于其他参与群殴事件的辽宁队邢维皓、刘星言、葛洪铭、张家诚、李亚轩,以及山东队的仇兴、马延东、徐赫、米建瑞、彭泓森、方宇瀚、陈自豪、赵军豪,他们也被取消比赛资格,停赛8场。

各自的主教练和领队也受到了处罚。

事件回顾:

在7月30日进行的2025年全国(U21)青年篮球锦标赛第一阶段河南赛区比赛中,辽宁队与山东队在第三节时发生了激烈的身体冲突,比赛场面混乱,演变成了群殴事件,并迅速登上热搜。

两天后,重磅罚单正式发布。

我看到很多媒体评论“罚单太重”,对此我想表达一下个人看法。

我们先暂时不谈篮球。

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会发现,在我们这里,涉及群体性质的事件,往往会受到严厉处理,政府部门对群体事件的预防与处置非常重视。

核心逻辑是通过严厉的制裁来巩固底线,预防风险的扩散。

所以,不要拿美国的情况来做对比,奥本山宫殿事件也不能作为反驳的依据。NBA的莫兰特都能玩枪,情况怎么可能一样呢...

20-30个人在比赛中打架,影响极其恶劣,场面非常大。

比赛中的冲突一旦有替补球员登场,性质就会改变。这次的规模让我想起了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那次打斗...

如果这些人在街头打架,那就不是篮球禁赛的问题,而是要进监狱了。

一旦上了热搜,你以为篮协的领导对此就没有压力吗?

本来国家队的成绩就不理想,还出现这种舆情...

后续新华社也发布了处罚决定的消息,作为球迷,我们不能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这件事情中,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什么?并不是罚单。

辽宁的一些自媒体还去接机,喊着“打得好”,给黄秋实和张峻豪送花...

打架的两名球员在机场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竟然还接受了鲜花,这太离谱了。

表面上看,球迷是为了维护自己喜欢的球员,实际上如此高调的行为反而是在“害”他们。

如果我是球员的家长,看到这种情况我会非常生气...

这可不是光荣的事情吧?也不是夺冠的时刻?搞得像是载誉归来...

我们就不提球员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了,这件事让领导看到,他会怎么想?

不夸张地说,本来打算禁赛1-2年的,看到直播接机送花的,处罚都得改成3年。

毕竟后续网上有很多支持和鼓励的声音,不严厉惩罚怎么行?

稍微被舆论挂上一个“不良引导青少年”,别说篮协,体育总局也承受不住,谁都顶不住...

多少平时不关注篮球的人,连邻居家的大爷,都能刷到打斗的视频...这就是舆情的影响,超出了篮球,超出了体育。

在信息时代,事情很容易发酵,没办法,只能重罚。

关于规定。

这两年,国家体育总局对赛风赛纪非常重视。

核心体现在制度建设和专项整治两个方面。

制度上最重要的动作是2024年7月实施的《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赛风赛纪的部门规章,将“零容忍”写入总则。

这次群殴事件等于是撞上了“枪口”,成为了典型案例。

篮协能不执行上面的制度吗?对于打架,白纸黑字写得非常清楚:

三名以上(含三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参与打架的就被视为群殴事件。

对挑起事端和首先动手的运动员加重处罚,取消本次比赛的参赛资格,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停赛一至三年,甚至撤消运动员的技术等级称号。

大的逻辑是重罚那些挑事和动手的人。

因此,对于那四位被禁赛三年,是有章可循的,至于轻重,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以肯定的是,鉴于广泛的社会影响,这次处罚是顶格的。

对于自媒体和观众来说,狂欢往往是不需要成本的。

但对于U21的几位球员,年轻人,可惜了。

他们都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黄秋实和张峻豪都是辽宁队的注册球员,其中张峻豪已经在CBA征战了两个赛季。

他们将缺席接下来的三年CBA联赛,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是惨痛的教训。

对于各自的俱乐部来说,更是重大损失,毕竟青训培养球员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

有时候想想,一个家庭培养一名运动员,父母需要付出很多心血,非常不容易。

结果...这就是冲动带来的惩罚。

“干就完了?”

干就真完了...

来源: 头条
评论(0)
暂无评论数据!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应用下载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