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瀚森在NBA季前赛的首场比赛,我有些深刻的体会想补充。
杨瀚森作为CBA最佳防守球员,为什么到了NBA反倒成了防守弱点?怎么会被波斯特那样轻松突破……
我一直强调的一个问题是,比赛环境差异非常大。
在NBA,后卫利用五号位做挡拆后,有两个必备技能,缺乏这两项的球员基本没戏。
第一,军训式的防守能力。
第二,快速突破能力。
因此,对内线防守的要求非常高,否则很容易成为对方攻击的重点。
可以预见的是,防挡拆将是杨瀚森整个NBA生涯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今天面对库里,明天面对登哥、东契奇、穆雷……
在CBA,他无法锻炼出这样的防守能力,因为缺少这种防守场景。
在CBA,大个子中锋可以靠蹲坑和退防来防守,但你试试在NBA用这种方式?
最关键的两点是:
第一,我们的后卫技术落后,缺乏攻击性。
挡拆之后,能快速突破的有谁?
我能想到的现役球员,一个是吴前,一个是林葳,可惜前者身体素质有限,抗衡能力不足,后者年纪轻,身材也稍显不足。
国家队方面,胡明轩和赵睿借助挡拆偶尔能投篮,但都不是擅长大跳投的类型……
而在NBA,这样的球员多得很……
第二,实话实说,我们内线的挡拆质量确实也有欠缺……
以上两点,加上锋线球员普遍像“翟晓川”、“朱俊龙”那样缺乏持球能力,所以我们在国际大赛上的进攻总是显得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