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足球资讯> 印尼,一场失利的“选帅秀” >
印尼,一场失利的“选帅秀”

撰稿/寒冰 随着职业足球的迅猛发展,现代足球中“俱乐部足球”与“国家队足球”这两个生态圈的差异,正被前所未有地拉大。


事实上,许多已经通过无数比赛证明了自己能力的优秀教练,越来越不愿意承担“国家队足球”的职责。另一方面,随着世界杯扩军,原本难以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二三流国家队看到了晋级的希望,导致“国家队足球”对优秀教练的需求大增。在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队足球”难以找到合适主帅的现象频繁出现,比如印尼在一年内两度更换主教练。

盲目与功利的典型案例


短短281天内,印尼足协主席托希尔在选帅上的冒险彻底失败。从去年底仓促放弃申台龙,又在未充分调查候选人背景的情况下,草率任命克鲁伊维特,印尼成为世界杯扩军时代足球弱旅在选帅上急功近利且盲目迷信名人效应的典范。同为18强赛参赛队伍中途换帅,其他7支球队都选择了相对稳妥的方案。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曼都聘用了熟悉球队的本土教练,卡塔尔提拔了前任助教,阿联酋沿用了前任主帅,伊拉克虽选了看似无关的阿诺德,但其在执教澳大利亚期间对亚洲国家队足球领域同样非常熟悉。


相比之下,去年底仅因申台龙放弃使用部分难以迅速融入球队的归化球员,印尼足协就急忙解除这位执教印尼5年的韩国教练的职务。尽管他对印尼足球非常了解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他的带领下,印尼队史首次进入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最后阶段小组赛,并且对世界排名领先的同组对手,在前6场比赛中取得1胜3平2负的成绩,对出线热门沙特队保持1胜1平不败,还逼平了世界排名前25的澳大利亚,迫使对手更换教练。


然而,印尼足协主席托希尔对此并不满意,因为他全力推动大规模归化战略,而申台龙无法让每位新归化球员立即获得上场机会。更衣室中充斥着具有荷兰背景的归化球员,开始对教练的战术安排和用人产生不满。托希尔借“考虑印尼队内部氛围和未来发展战略”的理由,解雇了这位更熟悉印尼足球的申台龙。


讽刺的是,9个月后托希尔解雇克鲁伊维特的理由与当初放弃申台龙时并无二致。作为荷兰足球名宿,克鲁伊维特也未能让几乎完全“荷兰化”的印尼队更衣室氛围和谐,这本身就暴露了问题。托希尔去年底亲赴荷兰,却只面试了克鲁伊维特一位荷兰教练,这种盲目迷信名宿光环、急于平息舆论的草率做法,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归化战略带来的天然分裂


申台龙今年初被突然解职,甚至连印尼队内部分归化球员都难以理解。以去年11月主场击败沙特为转折点,印尼队的归化球员刚开始逐渐磨合成型,熟悉的教练却被撤换,随之而来的是陌生的新主帅。更荒唐的是,印尼足协主席托希尔宣称新帅3位候选人均为更了解荷兰背景归化球员的荷兰教练,实际上始终只有克鲁伊维特一人。面试时间也从原计划的6天缩短至仅两小时的“走过场”。


当时印尼媒体在官方宣布前就质疑,除了名宿光环外,克鲁伊维特的执教经历并不出色,不适合带队参加竞争激烈的18强赛。但对急于确定新帅以稳定舆论的托希尔来说,他更看重的是选帅这场“表演”本身。荷兰教练的上任,连同荷兰国家队技术总监的加入,完成了印尼归化战略的最后一环。克鲁伊维特的名气为印尼队带来了更多国际关注,至于执教能力则不是首要考量。沙特足协只看重名气,聘请对亚洲足球同样陌生的曼奇尼,托希尔犯了与西亚石油赞助商同样的错误。但沙特人的纠错能力较强,及时换上了更熟悉沙特足球的前教练海纳赫,最终成功从附加赛中出线。其他7支换帅的18强球队都选择了不看名气、只看能力和熟悉度的策略,取得了成功,4队直接晋级,伊拉克和阿联酋还在征战洲际附加赛,争取最后的入场券。就连球员实力最弱的阿曼,也成功挤进了第4阶段附加赛。


印尼媒体纷纷批评托希尔,认为选帅不能只看名气和光环,执教能力才应是首要标准。克鲁伊维特的失败,使得托希尔去年高调立下的“不出线就辞职”承诺更像一场笑话。如今再次启动选帅程序,印尼媒体提出的候选名单与今年初申台龙被解职时几乎相同。既然如此,又何必当初如此急躁?

来源: 头条
评论(0)
暂无评论数据!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应用下载
扫码下载APP